南京的古城墙,南京的古城墙介绍

南京的古城墙,南京的古城墙介绍

其实南京的古城墙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南京的古城墙介绍,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南京的古城墙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南京城墙是哪个朝代现存的南京城墙修筑于明朝,俗称明城墙,历时21年建成,不遵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5.3公里,而南京明城墙的外廓城周长更是超过60公里。我为你整理了南京城墙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南京明城墙不仅是我国的第一大城墙,而且是世界第一大城墙,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南京明城墙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可谓是继中国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

中国明初都城应天府城墙。在江苏省南京市区内。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明洪武十九年(1386)建成。洪武二十三年(1390)增筑外郭。南京城墙根据地理条件和军事防守的需要而建造,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城。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墙周长1954年实测为33.676公里,现存21.35公里。墙高14~18米,上宽7~12米,下宽10~18米。城墙为砖石结构。砌城条石长约60~120厘米,宽90厘米,厚35厘米。城砖规格大体有3种:一长36厘米,宽16厘米,厚8厘米;一长44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一长54厘米,宽24厘米,厚12厘米。砖上打印制砖府县和监烧官员、烧造工匠姓名以及年月日。据统计,城砖除由工部及驻京卫所组织在南京烧造外,江西袁州府等地以白瓷土造砖,坚实细腻,质量最佳。

在冷兵器时代,城墙无疑是国家最重要的防御工事。城墙的坚固与否,不只体现着王权的威仪,更直接关系到社稷的安危,所以,历朝历代的最高决策者在筑造城墙时,始终将工程质量视为头等大事,丝毫不敢懈怠。然而,沧桑变幻,曾经一时雄奇伟岸的.城墙,大多都没能经受得住岁月的检验,最终湮灭于炮火或风雨中。在中国古代的城墙中,朱元璋亲自监理的南京明城墙,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坚固的城墙之一,历600多年风雨而未倒,依然固若金汤。明城墙安若磐石的秘密在于它的修建过程中严格的质量管理。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视觉来看,明城墙堪称卓越质量管理的典范。

城墙的建造因各段所处地形和位置不同,采用的建筑结构也不同。南城及东西城的南段,面临平原和河流,无坚可守,除以河为堑外,城墙建筑最为坚固。墙内外壁表层用大块条石砌筑,里层填以巨大的块石,形成各厚3米左右的内外墙体,均用糯米汁加石灰灌浆。内外墙之间再填以黄土、片石,隔层夯实。某些地段,也有在条石砌筑的内外墙体之间全部用砖砌筑,或以砖、黄土、乱石夯填的做法。

南京的明城墙是几几年至几几年修建完成,历时多少年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元朝至正廿六年(1366年),完工于明朝洪武廿六年(1393年),历时达28年。

动用全国1部、3卫、5省、37府、162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终完成四重城垣的格局。

现在通称的“南京城墙”一般特指其中的内城城墙。内城城墙东傍钟山,西据石头,南凭秦淮,北控后湖,周长35.267公里,现存基本完好的明城墙25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古代城墙,是中国少有的保存良好的古代城墙,是南京现存最大的古代建筑。

布局

南京明城墙的建造被形容为“人穷其谋、地尽其险、天造地设”,体现了“天人合一”、“皇权天授”等思想。由代表朝廷的紫微垣、太微垣以及天市垣规划内城部局,内外城墙又与天体赤道、黄道二十八宿作对应,有朝有廷有市,并非较简单的前朝后市布局。

民间传说南京城墙是“宝葫芦”形,有专家研究认为是“非方、非圆的不规则的多角不等边的粽子形”、“呈宫扇形”。最新认为:南京城墙是依照天上南斗星与北斗星的星宿聚合而建。

由于解放门西端存在一段两百余米废置的城墙,即赘城,讹称为台城。中国学界因此普遍认为内城整体布局有过变更,指内城北部是城墙建筑过程中,因军事或地理原因而进行的扩建。是为将南京城北部的山脉,特别是长江江防制高点——狮子山囊括在内城中,而做出的改动。

亦有学者不认同“内城北扩说”,杨国庆推测,原以金川河为护城河的北部城墙东移,改以玄武湖为护城河,由此形成赘城。他/她推测若以金川河为护城河,内城整体形状还是南斗星与北斗星的聚合。

扩展资料:

文物价值

南京明城墙在城墙的结构、瓮城的创新、护城河水源的利用、水关涵闸及桥梁的设计建造等诸多方面,汇集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心血筑成的一座丰碑。

其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是继中国长城之后的又一宏构。

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城垣史上最大的一座砖城,也是世界现存最长、规模最大、真实性最好的砖石构造城市城墙,其筑城技术也达到了中国筑城史上的巅峰,是东亚筑城技术的典范。南京明城墙被誉为“高坚甲于天下”,有着杰出的军事防御功能,也是中国明清时期千余座城市城墙所效仿的对象。

南京明城墙是南京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建成以来,对南京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南京城市特色的塑造以及城市格局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

南京皇城与宫城所形成的布局,在继承中国传统的营建皇宫技法的基础上,利用建筑语言体现和强化皇权思想,并形成明清两代的宫阙制度,对明中都(凤阳)与北京城的皇宫营建,产生很大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京明城墙

南京古城墙有哪些历史

南京古城墙是南京明城墙的一部分,指南京城内的古城墙。

南京明城墙1366年始建,1386年建造完成,历时21年之久。明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修建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的产物和象征。

南京明城墙不遵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它东连石头城,南贯秦淮区,北带玄武湖,将历代都城都囊括其中。

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廓四重城墙构成。京城墙在南京城内,蜿蜒盘桓达33千米,而外廓城周长超过60千米。

为了建造南京城墙,朱元璋曾下令5个行省、20州、118县烧制城砖。为了保证质量,每块砖上都要打上烧制的州、府、县及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姓名,如不合格一律退回重做,再不合格就将治罪。

这些城砖长四五十厘米,宽20厘米左右,厚度不少于10厘米,其总数约为3.5亿块。

南京京城墙依山就水,弯曲盘绕着城池。其中尤以狮子山的一带最为特别,城墙筑到这里,为了将狮子山纳入城内,于是城墙绕着山而建,使得城池在这里突出了窄窄的一块。

南京京城墙垣顶均用砖铺道,城以花岗石为基,巨砖为墙。城墙所用的石灰岩和花岗岩采自南京附近诸山,砖和砖、砖和石之间连接用的灰浆是用石灰、桐油和糯米汁等原料合成。

城墙墙顶用砖砌成“雉堞”。雉堞就是城墙顶部靠外一侧的锯齿状矮墙,作用是掩护人体。

城墙填层上部,采用桐油、石灰、黄土拌和的灰浆封顶夯实,厚约一两米,在其上面和沿墙体两侧直至墙根用灰浆砌筑5至10层城砖。

城墙墙体顶面设置了石质排水明沟,在其明沟约50米距离设置石质出水槽将水排出墙体。城区的防、排水系统,主要利用城墙底部设置的水关、涵闸来完成。

南京城内的古城墙有城门13座,水关两座。城墙上有垛口13000多个,窝铺200座,在城的中央还建有钟楼和鼓楼。13座城门的上部,都建有高耸的城楼。

城门是城墙的重中之重,在设置时,设计者不拘泥于方位对称、距离对等的传统古制,而是从实地和实战要求出发进行设置的。

在城东设朝阳门,城南设正阳门、通济门、聚宝门,城西设三山门、石城门、清凉门、定淮门、仪凤门,城北设了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太平门。

清代作家吴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把南京的13座城门,按逆时针方向编成了顺口溜:

三山聚宝临通济,正阳朝阳定太平,

神策金川近钟阜,仪凤定淮清石城。

这13座城门中,在军事上占有险要位置的城门都建有数道不等的瓮城。聚宝、通济、三山三门各有3道,石城门为两道,神策门为一道。

在13座城门中,聚宝门最为雄伟。聚宝、三山和通济3座城门各有城墙4道,每两道之间的空间即为“瓮城”,可作为战时的防守之用。

聚宝门是这些城门中最坚固的一个,有“藏军洞”的特殊设施。藏军洞实际上就是里端封闭的砖券门洞,在战时可供兵士休息和用来存放军事物资。

聚宝门共有这种藏军洞27个,第一道城门左、右各3个,城门上的楼基共设7个,均坐南朝北,以城基中洞为最大,面积达310平方米;东西礓下面各设坐西向东和坐东向西的藏兵洞7个。

这些藏兵洞平时用作储藏守城器械和军用物资,战时藏兵。每洞可容纳兵士100人以上,共可藏兵达3000人以上。

聚宝门后改为中华门,是南京古城墙中最雄伟、最重要的一个城门,也是与秦淮关系最紧密的一个城门,因与聚宝山相邻而得名。因形似陶瓮,又称“瓮城”。

聚宝门是在原南唐都城正南门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它前临外秦淮,后倚内秦淮,两水夹之。城门前后正中各有古长干桥和镇淮桥通之,成为古城的要隘。

聚宝门由4扇城门、3座瓮城组成。聚宝门东西宽118米,纵深129米,高达21米,占地总面积约16500平方米。聚宝门的门洞为拱式门洞,是用岩石砌叠而成的。砌叠整齐,弯曲如虹。

每座城门都有内外两道门,外面一道是从城头上放下来的“千斤闸”,具有坚固的防御作用,里面一道则是木质再加铁皮做成的两扇大门。在平时,行人车马都从城门洞里通过。

在秦淮河出入口处分别建有东水关和西水关,水关设有闸门3道,前后两道为木闸门,中间设铁栅门以防潜水入城之敌。东水关内侧还设有33座瓮洞,分为3层,上面两层为藏兵洞,下层通水,中洞可通船。

此外,在玄武湖、前湖、琵琶湖、秦淮河中段出入口处设有涵闸。闸一般为铜或铁质,正方形,五孔,边长约一米,内接铜或铁质涵管,直径约一米,闸口还设有铜或铁质栅棂。这些涵闸只能进水不可进人,设计巧妙、结构合理。

关于南京的古城墙,南京的古城墙介绍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