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重整计划获批,海航重整计划获批公示

海航重整计划获批,海航重整计划获批公示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海航重整计划获批的问题,以及和海航重整计划获批公示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海航集团重整计划都包括什么目前海航集团及其相关企业破产重整案最终落定。

2021年10月31日,海航集团及其相关企业重整计划获一锤定音的“官宣”,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海航集团及相关企业的重整计划,且此次裁定为终审裁定。

这意味着,此前获得高票通过的包括*ST海航在内海航几个重整草案,在获得法院裁定后将进入实施阶段。

此前,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组长顾刚透露,海航重整后将拆分为四个板块独立运营——航空板块、机场板块、金融板块、商业及其他板块,各自由新的实控人股东带领前行,相互完全独立,确保各板块各自回归主业、健康发展。

回顾过往,因经营失当、管理失范、投资失序等原因,海航集团于2017年底爆发流动性危机,在各方支持下,前期以企业“自救”为主,但未能成功化解风险,并转为严重的债务危机。2020年2月29日,海南省依规落实风险处置的属地责任,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全力协助、全面推进海航集团风险处置工作。

此前10月25日,海航集团公告,包括海航集团和三家上市公司在内的四个计划(草案)均已获得表决通过。

今年9月18日,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组长顾刚主持召开2021年度第39周安全生产经营例会透露,重整后海航集团及相关企业可能的结果。

一方面,重整后老股东团队及慈航基金会在海航集团及成员企业权益将全部清零,不再拥有相关股权。重整完成后,老股东团队股权将依法依规清零,这既是法治化、市场化破产重整的法律要求,是股东必须承担的基本责任,也是民营企业野蛮生长带来的必然后果。

顾刚认为,海航上下要深刻反思海航民营企业28年的发展,不断汲取过去盲目扩张、没有敬畏的教训。要充分认识到,推动重整成功,海航的品牌得以保留,十万员工没有失业,海航得以重生,就是党和国家给予的最大变化和机会,是社会给予的机会。

另一方面,海航重整后将拆分为四个板块独立运营,各自回归主业健康发展。如顺利完成破产重整,海航将重整拆分为四个完全独立运营的板块——航空板块、机场板块、金融板块、商业及其他板块,各自由新的实控人股东带领前行,相互完全独立,确保各板块各自回归主业、健康发展。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海航集团及其相关企业顺利实施重整并执行完毕,重整计划将有利于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减轻或消除历史负担,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鲸律说法∣海航集团重整计划会成功吗

我认为海航集团破产重整计划会成功,理由如下:

第一,海航集团它不是一般的企业,它是一家跨国集团公司,网传欠了7,000亿的债务,涉及国内外许多并购企业,投资方,合作方,客户及庞大员工队伍,面广复杂度高。所以,海南省政府在海航集团破产之前,早己派遣工作组介入“筹备破产重组”事宜,有政府大力支持,一切事情就好办了,希望就在前方。

第二,海航集团“成功申请破产重整”,这“破产重整”不是哪个企业都可以申请成功的,它要符合法律司法“程序要件”和“实体要件”两者缺一不可。核心说白了就是这个企业还有可救性,否则法院不干,而海航集团能够成功的申请破产重整,已成功了一半。

第三,海航集团的致命问题,为了一味的追求世界500强名次,盲目实施跨领域多元化经营,而自身的实力又不允许,既没有雄厚财力又没有过硬跨领域经营管理能力,而导致摊子铺的太大,资金链断裂。

而政府和法院介入,帮海航集团实施的“破产重整计划”,就是海航集团通过司法的债权债务的梳理,剥离海航集团不良资产,套现资金,收缩经营战线,整合优质资产,只经营自己擅长的领域,逐步形成一业为主,做精做强做大主业。海航的航空业主要受疫情影响,疫情过后应该逐步会恢复正常盈利。海航集团手上还有许多优质土地资源和房地产项目,而如果房地产做专做精的话,东山再起翻身发家也是很快的。我认为会成功。

海航系325家公司进入破产重整

(王潇雨摄影)

备受瞩目的海航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集团”)及相关联的一系列企业申请破产重整事件自1月底正式对外公布并启动以来,因其波及面广、所涉企业数量、资产规模和债务总额巨大,同时企业在自身面临的压力以及对债权人承诺处置期限等一系列问题,都决定了这将成为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游戏。这也是一个多月来相关企业在资本市场以及司法环节动作频频的主要原因。

325家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继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下称“海南高院”)2月10日宣布依法裁定受理海航集团等七家公司破产重整之后,海航集团旗下航空主业核心平台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航控股”)也在2月18日发布公告称,10家子公司(新华航空、长安航空、山西航空、祥鹏航空、乌鲁木齐航空、福州航空、北部湾航空、科航投资、海航技术、福顺投资)已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

而根据海南高院3月3日发布的编号为(2021)琼破1号-(2021)琼破7号共七份公告显示,海航集团一共将有325家公司共同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海南高院发布的《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召开海航集团有限公司等325家公司实质合并重整听证会的公告》中指出:2021年2月10日,本院依法裁定受理海航集团有限公司、大新华航空有限公司、海航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海航基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海航商业控股有限公司、海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共7家公司(以下简称“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重整案,并于同日指定海航集团清算组担任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管理人。

2021年3月2日,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管理人向本院提交申请,称经管理人调查,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以及海航创新金融有限公司等318家公司之间存在高度关联性,为公平保障债权人权益,申请将大新华航空有限公司、海航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海航基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海航商业控股有限公司、海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6家公司以及海航创新金融有限公司等318家公司纳入海航集团有限公司重整一案并适用实质合并方式进行审理。

海南高院表示,为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依法保障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将于2021年3月9日就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管理人的上述申请组织召开听证会。根据同时公布的“被申请实质合并重整企业名单”,除了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之外,此次破产重整所涉的企业遍布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云南、四川、浙江、广东、江苏、陕西等地区,涵盖了包括航空、旅游、酒店、投资、文化、体育、地产、外贸、通信、重工等广泛的业态。

未来业务核心聚焦航空主业

从这325家申请破产重整的企业也可以看出,海航集团从一家地方航空公司起家,短短二十多年时间资产规模过万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扩张方式就是以并不太赚钱的航空运输业务为“敲门砖”,打开了与诸多地方政府的“友谊之门”,并在其他产业上谋求进一步发展和落地。这种模式一度也启发了其他一些企业“学习借鉴”,并形成了目前这种大部分省级行政单位都“标配”航空公司,有些地方甚至同区域内多家航司的情况。

海航集团旗下三家上市公司海航控股(600221)、海航基础(600515)、供销大集(000564)已经在2月19日股票复牌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改为*ST海航,*ST基础,*ST大集。其中根据此前披露的资金清理情况显示,海航控股作为海航集团旗下核心航空运营平台,也是为数不多的优质资产,受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等问题拖累产生了超过六百亿元的债务,如果算上需关注资产则超过千亿。根据海航控股2月9日发布的公告,其计划在重整中按同等比例将部分无救助性质的带息普通债,转移至股东和关联方海航集团和海航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清偿,转移的债务金额预计不少于约725亿元。

按照几个接近海航集团的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表明,经过此次重整,海航集团将未来业务核心聚焦于航空主业,同时把此前分散投资的多家地方航企资产一并注入海航控股,同时还计划引入一家民企作为新的战略投资方。从地方航司到跨国集团,最终回归地方航司,这已经是目前为止对海航集团而言最好的结果。

关于海航重整计划获批,海航重整计划获批公示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