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客家特色小吃和客家特产小吃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客家特色小吃以及客家特产小吃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正月元宵节元宵节客家人吃汤丸和悬挂花灯笼。汤丸有咸与甜两种,取“团圆”的好兆头。客家人的习惯是过了元宵节、吃了汤丸以后,就要送回家过年的亲人出远门,表示祝愿亲人一年在外平平安安、年底再回来团圆。在元宵节或早三几天,上一年“添丁”的人家要在祖屋中厅的梁上悬挂大花灯笼,并请亲朋好友前来吃洒祝贺,期间户主抱来去年出生的男婴先向先祖神位参拜,接着参拜长辈,长辈给“利是”表示祝愿,完毕后众人开怀畅饮,吃过灯酒,男婴就算正式加入家族行列,将名字注入族谱。一般是一个儿子挂一个灯笼,哪个围屋挂的灯笼越多就越光彩,表示人丁兴旺。
二月二取下花灯,烧过年贴的对联、“利是”,清理、吃完过年时剩下的食品,如米糕、料花等,准备开春干农活。
三月清明这一期间野艾草比较鲜嫩,客家人就采来做成糍来吃。清明过后,就开始插秧了,所以有俗语说:“吃了野艾糍,肩头磨得损。”
四月八也叫水节,立夏节,因为是在表黄不接的时候,过节吃的食品较差,大多数吃的是杰米粉与麦皮混和做的糍。
五月五端午节端午节吃粽子,以表示纪念屈原,还吃酿苦瓜和用刚收成的黄豆做的酿豆腐。
七月十四上半年农作物的收成与下半年的耕种已基本结束,有喜庆丰收和放假休息的气氛,这天家家户户磨豆腐、吃鸭子,还要吃多种做法的新鲜花生。
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炒田螺及板栗、柚子、山梨等瓜果。月饼、田螺都表示团圆,这天外出做工的人都要回家过节。以往还有放孔明灯作娱乐的传统。
九月九重阳节也叫鬼节,客家人祖上的二次葬都在这天进行。这天吃的小吃是九重皮。
十一月冬至客家地区有句话叫做“冬(冬至)大过年(春节)”,意思是比春节还要隆重,因为秋收冬藏,农事已毕,一年耕稼,丰硕喜人。这天吃的小吃是萝卜糍,由于这时天气寒冷干燥,所以客家人都在这一时节腊猪肉、腌咸菜等,准备过春节,这天腊的猪肉可保存较长时间。
春节(过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开始不出远门,忙着准备过年的食品、迎接远归的亲人。过年吃糯米做的油果、大笼糍,还有红烧肉、酿豆腐等客家菜。特别是大年三十除夕,客家人不管多远都要赶回家吃“团圆饭”,与亲人团聚。
【客家酿三宝】
酿苦瓜、酿辣椒和酿茄子集于一盘,色泽各异,形态美观,味道独特。
【菜干扣肉】
师傅将五花腩500克腌制入味,炸至甘香、微黄,与浸至稔绵的芥菜干同炖90分钟。由于采用的是河源芥菜干制作,味道香浓,吸收了花腩的油脂,口感不肥腻,突出菜干的原始香味和花腩的甘味,是对客家名菜梅菜扣肉的创新
【东江鱼丸】
另外,还可以用大虾、鸭肾、本港(惠阳澳头港口出产的鱿鱼,当地人简称本港,质量最好)、火腿等料切碎与鱼胶捞匀,搓成鱼丸,叫“百花鱼丸”。
【东坡肉】
东坡肉:又叫“扣肉”。相传苏东坡贬谪惠州时,十分喜欢用五花猪肉配上香料做成“扣肉”,吃起来余香满口又不腻人,是上乘下酒菜。此后,客家人就称“扣肉”为“东坡肉”。
【全猪套餐】
主要有选用猪最“精华”的八个部位的肉堡成全猪汤,蒸猪红、猪杂,红烧肉等,配吃一些青菜和家腌酸菜。这种吃法类似往时,客家人一年到头在春节钉杀猪时方有的口福。
【全牛套餐】
以牛肚岗、牛柏叶、牛心顶为主,做成不同风味小吃,可佐酒可宵夜。其特点是牛柏叶不去掉黑膜,既爽口清脆,又可健胃。
【豆腐套餐】
客家人酿豆腐源于中原时包饺子的习惯,因迁徙到岭南无麦可包饺子,想出了酿豆腐的吃法。客家人吃豆腐各种煮法都有,所谓豆腐套餐包括了餐前吃用的豆腐花,当主菜的煎酿豆腐、豆腐煲、豆腐丸、糯米酿豆腐、炸豆腐皮等,还有当小吃的豆腐乳等等。
【新港湖鲜】
万绿湖野生的桂花鱼、鳝鱼和石鲶鱼仔,肉坚滑、味清甜,不带泥腥,或蒸或炖或煎都很可口。在万绿湖旅游码头新港镇的饮食店里几乎都能品尝到这些风味各异的湖鲜。
【五指毛桃汤】
客家传统靓汤中最常见者。五指毛桃是东江流域山中野生的特产,是一种叶似五指的树根。取猪排骨或鸡块与五指毛桃根一起熬成汤,有诱人的椰奶香味,并且有平肝明目、滋阴降火之功效。
【豆腐干】
豆腐干是客家著名的“八大干”之一。其大小约二寸半见方,薄如纸,呈金黄色,透明,嚼起来略带咸味,便于携带、保存,一般可保存两至三个月。这便是客家人为适应迁徙生活而制造出来的一种特殊食品。
【豆腐丸】
豆腐丸是这道菜的总称,它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水煮豆腐丸,将豆腐捣碎后,拌入地瓜粉及肉丁、笋丁、香菇丁,伴以佐料,待汤水煮沸后,用汤匙一个一个舀入锅内,待豆腐丸浮上水面,便可食用,此菜常作家肴;第二类是清蒸豆腐丸。将豆腐捣碎后,调入肉丁、地瓜粉及其它佐料和捏成丸,放入蒸笼蒸熟,伴入调料食用,味道鲜美,并能充饥;第三类是年节佳肴,最著名的可算是宁化的“松丸子”。宁化人在正月初一和立春时辰必吃“松丸子”,取其“松”之意,即吃了“松丸子”人可一年轻轻松松,所以,它是客家人年节中常用的菜肴。“松丸子”主料豆腐,配以炒熟的花生米、葱头、地瓜粉、香菇丁、荸荠丁等等,捏成圆球状,投入油锅中炸至黄色,捞起沥干备用。待春节期间,有客来访时,作为整个酒席的最后一道菜,献给亲友,祝愿他们在新一年里事事如意,轻轻松松。
【白露鸡】
选用肥猪鬃脑肉和大鸡腿肉,用刀切碎捣烂,再用适量的鸡蛋青和精面粉、食盐调和后,铺在盆内,放到锅里蒸熟,如认为油腻过甚,可将浮在面上有余的油质,移作他用,再蒸片刻,取起食之,质松滑、味香甜,入口消溶,津津有味。此菜四季适用,非普通的筵席上所有。
【布袋鸭】
此菜四季适用,在丰盛的筵席上才有。
【全香菇】
此菜四季适用,为荤素筵席上的佳品。
【伊府面】
此菜四季适用,但亦非丰盛席上所常有。盖恐做得不精,有损其名。客家传统名菜,驰名遐迩,众口皆碑,显示出客家人的匠心独具。这些具有客家风味的传统名菜,往往使得久居他乡的客属游子们难以忘怀,引起对故乡的无限情思。
【白汁鲍脯】
鲜鲍鱼两面切成块,用高级清汤和高味品烹调10分钟,以湿淀勾芡,浇上熟鸡油起锅,盛于圆盘中央,围上插有火腿条的鹦嘴状菜苞托。口感鲜嫩醇香。
【鸡汁鱼唇】
鱼唇是海鲜中之上品,亦称鱼头,是鲨鱼中犁头鲨的头的干制品。先水发鱼唇,经氽水、套汤多次去腥后,佐以老鸡汁烹制而成。此菜品质柔糯,汁浓味醇,营养丰富,为宴席大菜。
【桔络鱼脑】
亦称鱼脑明骨,用鲨鱼软骨制成,此菜晶莹透明,质感柔滑,是海味中的上等菜肴。桔络鱼脑是用鱼脑与蜜桔合烹成羹,具有黄白相映、爽滑香甜、微酸适口之特色,是瓯菜中的主要甜食之一。
【龙鱼】
选用新鲜黑鱼烹制,呈蟠龙状,色、香、味、形堪称一绝。在1990年首届全国青工烹调大赛上被誉为:“银龙卧雪”、“金龙腾飞”、“盘龙点晴”、“龙口含珠”,是把民族传统、饮食文化、大众心理溶于一炉的杰作。
【凤尾鱼卷】
将鱼免鱼肉切成片,放入葱白末及其他佐料,敷上虾茸,横入上一只带尾大虾仁,虾尾外露向前卷拢,然后拍上面粉,挂上鸡蛋液,沾匀面包屑。用旺火将炒钠中熟猪油烧至五成熟,投入鱼卷炸半分钟,改用小火炸三分钟,再改为旺火炸一分钟,捞起将虾的尾部向外码在盘中,配以番茄酱。
【凤尾敲虾】
大河虾去头留尾剥壳,剔除沙线,洗净沥干,蘸上干淀粉,用小木槌轻敲成扇形片,入锅用旺火沸水氽熟,捞起入清水中过凉,再入炒锅清汤中煮,配以鸡脯两片、火腿处、番茄片、青菜及调味品。这是温州传统汤菜,虾肉透明,虾尾鲜红,鲜美爽滑,清香可口。
【沙锅鱼唇】
鱼唇是犁头鲨之头的干制品,经水浸发去腥后,用干贝、母鸡、火腿等多种增鲜原料配佐,采用沙锅小火炖制,原锅上席。主品柔糯,汁浓味醇,营养丰富。
【桃花虾扇】
是一只以明虾为主料的双拼热菜。一味是以虾头熬成虾脑油炒制虾球,艳如桃花;另一味以虾肉制成扇形虾菜,用锅贴法烹制而成。一菜两味,色味兼美,用番茄酱佐食。
【鸽蛋鱼脑】
水发鱼脑切块入碗,加高能清汤和姜酒等调料,用旺火笼蒸后取出,盛于荷叶碗中。另用10把调羹,抹上冻鸡油,磕入鸽蛋,缀上香菜叶和火腿末,用小火蒸熟后脱离调羹,置于鱼脑周围。然后将烧沸并加调料的高级清汤倒入碗中即成。
【薯丝煲】
选用本地特产红薯丝配以多种佐料精制,薯丝爽口,滑而不涩,美味香浓。
【娘酒醉河虾】
娘酒香醇,河虾肉爽,鲜甜可口,营养丰富,原是客家妇女坐月子的主要补品,摆上筵席,别有一番风味。
【上汤桂花鱼】
选用万绿湖特产桂花鱼精心制作,刀工精细,鱼色乳白,口感鲜美,清甜嫩滑。
【清煲草鱼】
选用本地优质水源饲养的草鱼,配以多种佐料烹煲,肉质滑嫩,鱼味鲜美。
【咸香鸭】
选用本地特产土鸭精心制作,色泽金黄,香味浓郁,是一味独特的下酒好菜。
【水晶鸡】
客家菜中的创新产品,鸡色黄润光亮,原汁原味,肉嫩味鲜,汤汁香浓。
【红烧猪肉】
色泽金黄,风味独特,爽口软滑,肥而不腻。
【东江酿豆腐】
沿用客家人传统制作技巧,豆腐滑嫩,馅料味美,原煲上席,滚热烫口,香味四溢。
【东江盐焗鸡】
色泽金黄,皮脆肉嫩,骨酥味香,并具补益功效,是客家菜系中的传统名菜。据传是一位贤慧的客家妇女为了让久病的丈夫开胃口而特意精心制作,丈夫吃后很快康复,这种烹调法也流传下来了。
“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地方特色饮食,体现不同地方的特色饮食文化。
台北的鸳鸯火锅,香港的烧腊,湛江本地鸡,延安羊腥汤,广州老火靓汤,厦门的水煮活鱼,柳州的螺丝鸡……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饮食。当然梅州也不例外,也会有特色的饮食。
客家菜传统的客家招牌菜是:梅菜扣肉、盐焗鸡、客家酿豆腐、猪肚包鸡、酿苦瓜、白斩河田鸡、兜汤、汀州泡猪腰、仙人冻、麒麟脱胎、盆菜、四星望月、芋子包、芋子饺、三杯鸭等,这些足够让你垂帘三尺。
其实你会发现客家菜很多都是“酿”菜,没错,“酿”是一种富有客家特色的制作工艺,即将一种调好味的馅置入另一种食物之中。客家人是无所不酿的,上面提到的酿豆腐,酿苦瓜,酿辣椒是客家人比较喜欢做的菜,如果你有幸到客家人家里做客,就一定会吃上这美味的“酿”菜。除了酿豆腐、苦瓜、辣椒,还有酿茄子、酿萝卜、酿莲藕、酿腐皮、酿肉丸……
当然,众多客家传统名菜中被称为客家第一菜的要非“酿豆腐”莫属。今天就教大家做这一道客家名菜。
制作方法:将水豆腐切成若干大小均等的小方块,再取猪肉、大蒜、冬笋、香菇或其他料剁成泥,加上酱油、盐、淀粉拌以鸡蛋制成馅置入小块豆腐之中,下锅蒸熟即可。是不是很简单呢!喜欢做菜的小伙伴们不防试着做一下。
客家菜除了一系列的“酿”菜,还有好多好吃的菜,做法都很独特。不同地方的菜具有不同的特色。
客家菜的特色:
1.辣味醇厚,独具特色
客家人也会吃辣椒,但南方地区所说的辣椒和川菜,湘菜的辣椒有所不同,客家人所使用的辣椒辣性比较弱,味道醇厚。客家人喜欢吃辣椒是因为长期住在山区,辣椒能够祛风除湿,另外客家人因为要长期劳作,喜欢多吃才会有力气干活,用辣椒来开胃增强食欲。
2.偏咸、重油,注重热量
客家人喜欢吃偏咸偏油的食物,这也和客家人的生产劳动有关,客家人有“以农为本”的传统思想,经常要从事农业活动,干农活是需要花费很多力气的,每次干完活回到家就已经饿到不行了,就希望能吃上偏咸偏油的食物,以填饱饥饿感。
3.原汁原味,清香自然
客家人在烧菜过程中一般不喜欢使用味精、高度白酒等调味品,而是使用生姜、葱、蒜、家酿糯米酒等自制调味品,有时还会再加上一些汤汁作调料,因此做出来的菜肴都比较原汁原味。
4.客家菜选料一般以当地地产为主
客家人在饮食方面也表现出自给自足,常常自己种各种瓜果蔬菜来吃,另外的一些辅食有番薯,土豆,花生,玉米等,客家人最常吃的辅食就是番薯。每个客家孩子小时候都吃了很多番薯,因为在那贫穷的时代,番薯是最常见的食物了。
客家饮食除了上面特别提到一些菜之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客家粄。客家粄就是客家菜中一款地道的主食(也说是小吃的),是粄类的统称。常见的有老鼠粄、笋粄、草粄、仙人粄,印粄等,这些都是客家人最钟爱的食物。
老鼠粄:顾名思义就是小小的一条条的,有点像老鼠的尾巴。这种粄可炒着吃也可煮着吃,味道都挺不错。
笑粄,也叫作杯子粄,叫它杯子粄主要是因为它要用小小的器皿,像个小杯子,所以叫它杯子粄,很好记对吧。
印粄:就是利用一定的模具印出来的带有印花的粄,这种粄一般做成白色或者红色。
甜粄:这个粄就是加入黑糖做成的。味道很甜,这个粄的吃法也有很多种,可以蒸来吃也可以煎来吃,还可以煮汤。客家人好像还挺喜欢吃汤食的哟!当然,粄类不知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很难一一说明。
客家人在饮食方面还是比较有特色的,有机会就来吃吧!
客家菜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悠久的历史,分为梅州流派、东江流派、北江流派、闽西流派和赣南流派,梅州是重要的客家菜发源地,有很多经典客家菜流行于世,受到人们的喜爱,如果从众多客家菜里面选出5道的话,我个人认为是这5道。
1、梅菜扣肉
通常是将五花肉上汤锅煮透,加老抽,油炸上色,再切成肉片。之后加葱、姜等调料炒片刻,再下汤用小火焖烂,五花肉盛入碗里,上铺梅菜段,倒入原汤蒸透。走菜时,把肉反扣在盘中。成菜后,肉烂味香,吃起来咸中略带甜味,肥而不腻。
2、盐焗鸡
盐焗鸡是广东省客家地区的传统美食,属于客家菜,也是广东本地客家招牌菜式之一。制法独特,味香浓郁,皮爽肉滑,色泽微黄,皮脆肉嫩,骨肉鲜香,风味诱人。
3、酿豆腐
客家酿菜最为出名、敢称头牌菜的就是家家户户过节必煮的酿豆腐。酿就是把类似饺子馅料的酿酱酿进豆腐等主料里,是客家人的一种烹饪方式,最出名的就是酿豆腐,还有酿茄子、酿苦瓜等。
4、八刀汤
又叫猪杂汤,有客家第一汤的美誉。“八刀”即猪心、猪肝、猪肺、猪舌、猪肠、猪腰、猪阻膜、前朝肉各切一刀,这种猪什汤鲜味无比,体现出客家人对食鲜口味的极致发挥,令人赞不绝口。
5、笋粄
笋粄是客家小吃中带有浓厚的中原饮食文化烙印最典型的风味小吃。客家族群长期在迁移中漂泊,对吃虽不十分讲究,但他们根深蒂固、始终如一地延续中原饮食习惯,笋板就是客家人运用智慧,在穷困艰辛的环境中创造出的在精神和口味上享受的客家美食。
以上是给大家分享我心中的的梅州最有代表性的5道客家美食,味道都很不错,到梅州的朋友可以找找尝尝,梅州的其他客家美食还有很多,味道都很不错,欢迎梅州的朋友给留言进行补充。
我是孤尘一粒沙,致力于给大家推荐各地美食,喜欢我就关注我,你的关注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