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获赔4万,再婚继承遗产2万,她一生衣食无忧,却遗憾养女远嫁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

  司徒兰芳爱象寂寞的歌《孟小冬》的作者花映红说,“现在不是京剧最繁荣的时期,没有听孟小冬唱过的人,不会理解她的艺术地位和成绩。”   这个评价,是毋容置疑的。   孟小冬生于晚清,成于民国,8岁学艺,12岁登台,14岁出唱片,15岁已应邀赴汉口演出,此后一生誉满艺坛,名传后世。   不可否认,在唱戏上,孟小冬绝对是中国戏剧历史上最杰出的女须生。但不少人在赞颂她的戏剧成就时,莫名其妙地也对其为人的感情作风大加赞赏。   向来说,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与生活上的感情操守,为人处事,是两码事。   撇开事业不谈,孟小冬对感情问题的处理,是否值得刮目相看,可以从“梅孟之恋”结束后嫁给青帮头子杜月笙的转身中,窥探她是胜利,还是失落。   图 | 孟小冬   一   孟小冬与梅兰芳的爱情,结识于同台演出,相恋于才华倾慕。   孟小冬一开始并没有想过自己会嫁给梅兰芳,即使她动了真情。   因为在旧社会,女性总是要为名分还有地位所顾虑。这种顾虑缘于梅兰芳已经有了两位正妻。一位是助他功成名就的原配王明华,另一位是替他传宗接代的二房福芝芳。   孟小冬要是嫁进梅家,只能屈居妾位,这不符合她满身孤傲的性格。而且,孟小冬没有系统地上过学,没有接受过新思想洗礼,所以她也不会像新式女性那样在爱情中肆无忌惮,或者冲动地不顾一切。   换言之,在婚姻大事上,孟小冬还停留在听父母话的传统思维里。   图 | 孟小冬与梅兰芳合影   至于梅兰芳方面,身边多一个女人当然是红袖添香,但他想娶孟小冬也要面临一定的顾虑。他在顾虑有没有人能读懂他的心思,最好义气一些,帮忙在中间做个媒人,这样自己的“吃相”就不会那么难看。   答案是有的,而且还是一群。   替梅兰芳处理事务的梅党早就看出他和孟小冬眉来眼去,且同时期梅党正苦恼于梅兰芳的二房夫人福芝芳过于强势,对梅兰芳管这儿管那儿的,架空了梅党不少事务的管理权。那么撮合梅孟二人,正好可以借孟小冬抗衡福芝芳。   算盘打的是好,但梅党万万没想到,孟小冬嫁给梅兰芳之后,连梅家的门槛都没能迈进一步。这是后话。   有了梅党的推波助澜,在舆论上,梅兰芳就可以冠冕堂皇地对外表明:娶孟小冬不单止是他个人的意愿,也是大家的主张。   但这婚想要结成,名分依旧是个问题。梅兰芳伤了不少脑筋,梅党也费了不少口舌,最终给出了一个未来可期的说服理由——兼祧二房。   梅兰芳幼时过继给伯父家,身兼双祧,传统旧俗上是可娶两房正妻,故而孟小冬嫁入梅家,应为平妻身份。   为什么说这个方案未来可期,梅党的人悄悄告诉孟小冬父母,梅大爷的原配——王明华夫人已病入膏肓了。   图 | 梅兰芳与原配王明华   梅党还提醒孟家,梅孟结合符合梨园界的规矩。   这一点真是直戳孟家人的痛点,尽管孟小冬在戏剧界名望已经相当高,但在选择上还是卑微的。   在旧社会,戏子的地位终归是低下,她固然可以嫁给达官贵人、军阀政要,但婚后就会被婆家瞧不起。所以界内通婚才是体面的选择,况且梅兰芳已声名鹊起,是个绝好的女婿人选,错之惜之。   孟家人最终被说服,同意梅孟的婚姻。   既然一切都按照旧规矩来办事,那么在规矩上,梅兰芳要娶孟小冬,也要征得正房的同意。   所以中间梅兰芳又领着孟小冬去天津探望了独自养病的王明华,王明华欣慰地认同了这对璧人。   一九二六年八月二十八日的《北洋画报》上有记者撰文说:“梅之发妻王明华素来不喜欢福芝芳的,所以决然使其夫预约孟小冬为继室。”   这与此前王明华和福芝芳一片和睦的景象不相符,这倒是后宫政治变脸的一面。但实际上,王明华的话是没有分量的。她自身绝育,儿女夭亡,已经被淘汰。询问她,只是一种尊重,也是想钻一个空子,毕竟总比去问另一房正妻福芝芳来碰一鼻子灰要好。   一切顺理成章后,孟小冬与梅兰芳在冯宅冯耿光的证婚下举办了喜宴。然而,这桩婚姻背后的套路,年幼无知的孟小冬又怎能识破。正如日后她在离婚的《紧要启事》中所承认的一样:   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   图 | 孟小冬身着格格装   二   在婚姻形式上,孟小冬嫁入梅家,是社会风气所允许的,但在家庭++道德层面,孟小冬的行为又是摆不上台面的。像这种身份,现代人称之为“第三者”。   其实从一开始,孟小冬在感情进取中,就没有明确的原则底线。要说有,那么她只视名分为底线。得到了名分的保证,于是心安理得地加入,完全没经询女主人福芝芳的首肯。   在某个角度看,她插足了一段婚姻,正在挑拨离间一对夫妻,试图解体一个家庭。后果呢,当她偷走别人的爱,也定必激起别人的恨。   论手段,论资底,孟小冬都不是福芝芳的对手。在婚后,她只能跟梅兰芳蜗居外宅,而不能踏进梅宅半步。   同时,梅兰芳是个传统的男人,不希望自己的女人抛头露面唱戏挣钱。因此极爱唱戏事业的孟小冬失去了自己,被“雪藏”起来。   这一点很重要,由于她不事工作,就意味着附庸男人生活。当她花销离谱时,梅兰芳的态度自然倾斜于善于勤俭理家的福芝芳。   图 | 梅兰芳与福芝芳   最终她与梅兰芳之间的感情也就持续了短短六年,且在等待名分的这六年里,可谓风波屡起。   首先是1927年春的“京城血案”。一说是孟小冬的戏迷王惟琛见偶像嫁梅兰芳为妻,心生妒忌,遂持枪闯入梅府,不料将代为接待的《大陆晚报》经理张汉举打死。随后王也被到场的++击毙,并枭首示众。   二说是一宗绑票案,一名叫李志刚的青年持枪在梅府绑架,欲索借5万元,最后同上被击毙枭首。   本来不管哪个说法,凶手都与孟小冬毫无关系,但报纸却借题发挥,将孟小冬卷入了舆论漩涡,疯传孟小冬原是那青年的未婚妻,是某某伶人(指梅兰芳)夺人所爱云云。   小报的攻击使孟小冬人格受损,身心疲惫,但梅兰芳却因受了惊吓,听从福芝芳主意,避居上海,没有站出来替孟小冬辨白。   再而是1929年的“赴美风波”。孟小冬满心欢喜,以为梅兰芳会带着自己出访美国,以梅兰芳夫人的身份在国际场合亮相。   彼时福芝芳正怀有身孕,不便远行,孟小冬的确是梅兰芳心中的人选。但不料福芝芳拼死捍卫婚姻,竟延请日医堕胎。事情闹到血腥的地步,梅兰芳只好既不带福,也不带孟。   最后在1930年“吊孝风波”中,梅兰芳的大伯母去世,孟小冬本该以妻子的身份披麻戴孝,但却被福芝芳使下人将其拒之门外,并恭敬地称呼她为“孟大小姐”。   孟小冬在门外倍感羞辱,屋内的梅兰芳却再次怯于福芝芳的堕子要挟而无动于衷,这让孟小冬既羞愧又心寒。   后续二人虽有和好,但已破镜难圆。孟小冬主动分手决裂,连续三日在大公报上登出一则《紧要启事》,声明自己“复遭打击,遂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   其中一段话,提到了分手的根本原因:   旋经人介绍,与梅兰芳结婚。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虽经友人劝导,本人辩论,兰芳概置不理,足见毫无情义可言。   所以,正如前面所提到,孟小冬是进了一个“套路”,未来可期的“名分”,其实充满了不确定性。但这绝不完全是梅党一方操作的一个“骗局”,客观来说,孟小冬也是因爱情而嫁。   这一场婚变,最终以孟小冬提起官司,杜月笙出面调解,梅兰芳赔付4万元离婚费结束。   事情的结局可谓两败俱伤,但出乎意料的是,历来舆论都将孟小冬的“主动离婚”看成是旧女性的“休夫壮举”,形容为她是“胜利的转身”,“全身而退”,“敢爱敢恨”等等。   这类评价值得讨论一下。   首先,孟小冬选择不再纠缠,及时止损,是明智的。但她是否算全身而退?如果说她敢爱敢恨,离开了梅兰芳,还拿到了一笔高额的离婚费算是的话,那就算。   但4万块换一个女人的六年青春,值不值得呢?   女人的容颜是短暂的,自身声誉也是宝贵的,离过婚就不那么好听了(旧社会)。后边想再嫁,也不能像年轻那时有资本。所以算一下账,孟小冬失去的,不比梅兰芳支出的少。   其次是,种种迹象表明,梅兰芳在承诺给孟小冬名分这件事上,态度十分不明朗。期间和孟小冬相处得风波四起,也不愉快,他也累,越往后就越露出倦鸟思归之意。   梅兰芳想离场,是不会有难为情的成本的。因为两人未生育孩子,所以不存在“幸福纽带”,仳离的结果只有不欢而散,不会藕断丝连。   但介于公众人物的名声,终归不能由他一个男人开口提离婚。毕竟在思想新旧交替的民国,男性提离婚还是很敏感的,稍不顺就落得一个抛妻之名。所以表面上看是孟小冬“休夫”,实质上却是梅兰芳“请君入瓮”,就等孟小冬主动结束这段感情了。   孟小冬本人也幡然醒悟,因为无名无分,自己又不甘妾位,所以她一直处于一个不是妻、不是妾的尴尬处境。还不如主动登报离婚,趁早搬一个台阶给自己下,以保全自尊。   三   孟小冬和梅兰芳分手后,一度转入佛门,立心不嫁,但独身20年后,还是嫁给了杜月笙。   青帮头目杜月笙是个大人物,有钱有权有势,孟小冬依附他,有财力支持,可以不用唱戏谋生。但有一点令人不免唏嘘,当初和梅兰芳闹离婚,只为了个名分,最后和杜月笙结婚,却甘当了一个五姨太。   张伯驹曾为孟小冬赋诗,其中一句就是惋惜她嫁给了杜月笙:“地狱天堂都一梦,烟霞窟里送芳年。”   嫁给杜月笙,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是一个称心的归宿。但正如前边提到,女人的年华是贬值的。尤其人老了,找一个安定的落脚点生活,名分什么的,也不计较那么多了。   图 | 孟小冬与杜月笙   杜月笙作为一位风云人物,处事上还是负责任的。在去世前,他给了孟小冬名分,否则孟小冬也不能名正言顺地分得一份二万美元遗产。   这份遗产给孟小冬的晚年岁月一个很好的保障,杜维善回忆庶母说:“她没什么经济来源,就是靠我父亲留给她的和她自己当年挣的钱过活。”而且她还抽鸦片上了瘾,虽然当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她个人花销总不少。   至于孟小冬在台湾的晚年生活,不算寂寞,老一派的朋友很多,每天都有人陪她聊天打牌很开心。但到底还是有一点点小落寞,因为她本来还可以有一个女儿依偎嘘寒问暖。   早年她曾收养一个养女叫杜美娟,起初因心烦送人,后来又因舍不得要了回来。直至成年后,杜美娟执意和一个美国军官结婚,孟小冬坚决不同意,撂话说:“你跟他走就别回来。”   没想到一语成箴,杜美娟真的没再回来。她离开了香港,在关岛举行婚礼,孟小冬没到场。后来孟小冬去世,杜美娟也没到场。   亲情是相互的,会感恩,也会反噬,由此可见,在抚育上,孟小冬的用心程度与她的唱戏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图 | 孟小冬与爱犬摄于家中佛堂   综上表达的一些浅薄观点,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去看待孟小冬的一生,并不算是圆满幸福的一生。她的人生本来是高开的,却因感情原则上的不理智而低走黯淡。家庭上又与养女关系破裂,晚年不能坐享儿孙绕膝之福,生活到底是缺少了些许生气。   不过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以她自身的孤傲性格,可能这种状态是她最想要的,也是最舒服的。这里所表述的,仅仅是推翻许多文章对她感情经历的吹捧。将孟小冬标榜成女性学习的榜样,实在是赞誉偏颇,错误引导了。   司徒兰芳mv爱像首寂寞的歌曲下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